新聞來源:新華日報 上傳日期:2022-09-15 點擊次數:
“干部政策,拿俗話來講,就是用人之道”,1938年9月,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陳云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演講時開篇釋義,一語道出干部政策精髓,并將其概括總結為“了解人、氣量大、用得好、愛護人”12字,為后期我黨選人用人指明方向。組織部門作為黨的組織路線的具體執行者,更應當全面把握和深入踐行,不斷提高選人用人的過硬本領。
了解人。立政之道,察吏為先。組織部門必須擦亮慧眼,做發現識別好干部的“伯樂”。要善聽。了解干部不能只坐在辦公室翻名冊、看材料,必須深入基層聽政聲、融入群眾察民聲,善聽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學會“正話反聽”“細言粗聽”“微言重聽”,從細微之處、零碎言語中尋短板、找長項,確保立體識人、以事見人。要善訪。念好誠、活、實“三字經”,通過高質量、經常性的談心談話,深入了解干部的政治素質、精神狀態,及時為干部釋疑解惑、加油鼓勁。延伸考察觸角,把家訪作為了解干部、溫暖干部的有效途徑,全面掌握干部“家事”“私事”“要事”。要善析。杜絕憑一事下定論,關注干部的新改變、新提升、新突破,結合崗位實際,對不同談話者的反饋內容,把脈會診、相互印證、去偽存真,嚴防偏聽偏信,確保“干部畫像”立體、真實、完整。
氣量大。古人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心胸寬廣、眼界開闊則氣長。組工干部的氣長氣短,直接關系到為黨和國家選人用人的質量水平。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干部,不輕易否定一個干部,不因歷史上曾犯過的錯而全盤否定,揪著“小辮子”不放;不隨意判定一個干部,不因身份而存有偏愛、抱有偏見,杜絕“標簽化”思維。要打破壁壘選人,大力推動地區之間、部門之間、地方與部門之間、黨政機關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干部交流、輪崗鍛煉,進一步打破公務員、企事業編人員身份限制,通過跨條線、跨領域交流最大限度整合干部隊伍資源。要一視同仁用人,“不以一惡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做到智者取其謀、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只要是政治堅定、作風過硬、實績突出,都要及時納入組織視野,千方百計關注好、培養好、使用好。
用得好。好干部是選出來的,也是用出來的。組織部門必須堅持人崗相適、人事相宜、人盡其才的用人導向,用人所長、避其所短,會搞搭配,多配“黃金搭檔”,不搞“拉郎配”,務實推動干的指向與用的導向融合貫通,鍛造能力過硬的干事“鐵軍”。探索建立干部綜合分析比選機制,聚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緊扣班子結構,深入分析研判干部特性,把大局意識強、善解矛盾的干部選配到環境復雜的崗位,把執行能力強、能啃硬骨頭的干部選配到任務艱巨的崗位,把開拓能力強、善于打開局面的干部選配到發展滯后的地區,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盡其能。
愛護人。組織部門應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并重,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部干事創業提供良好土壤。要切實用好“三項機制”,對攻堅一線敢于“吃螃蟹”的干部大膽“容錯”、及時“糾錯”,讓干部吃下“定心丸”、戴上“護身符”,輕裝上陣、闖出事業。對于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決不能只容不糾,導致干部在組織“等一等、看一看”過程中思想滑坡、行為失范。對干部的失誤錯誤要強化分析研判、做好科學評估,通過適當鼓勵激勵、定期談心談話等手段幫助干部直面問題、解決問題、重樹信心、重回組織視野,最大程度保護好干部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