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張雅楠轉 上傳日期:2015-11-30 點擊次數: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以中央‘一帶一路’戰略為核心,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突出服務國家大局和加快內蒙古發展,建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開發開放經濟帶意義重大。”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臣華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內蒙古地處我國北部邊疆,橫跨“三北”,是我國東南沿海、京津冀等經濟腹地“西出北上”的重要通道和樞紐。一年多來,內蒙古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記者從內蒙古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了解到,在道路聯通方面,內蒙古在滿都拉口岸基礎設施和查驗設施已經通過國家驗收,待兩國外交換文后正式常年開放;臨時開通了二連浩特—烏蘭巴托國際航班。
在貿易暢通方面,滿洲里口岸已經開通了“蘇滿歐”、“鄂滿歐”和大連、營口、天津發往歐洲等10條陸海聯運過境班列,“蘇滿歐”班列實現了常態化運行,截至今年9月,經滿洲里口岸過境班列達到445列。
在資金融通方面,盧布現鈔使用試點正式在滿洲里啟動;中國銀行在二連浩特市開辦蒙圖現鈔兌換業務,農業銀行,買入)對蒙跨境人民幣業務中心正式運行。
在合作交流平臺建設方面,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滿洲里綜合保稅區,目前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6億元,有11家企業進駐;同蒙古國達成了推進建設二連浩特—扎門烏德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意向協議;成功舉辦了首屆中蒙博覽會。
在智庫合作方面,組建了中俄蒙智庫合作聯盟,在烏蘭巴托市舉辦了首屆中俄蒙三方智庫國際論壇,制定了《中俄蒙智庫合作聯盟行動方案》。
楊臣華告訴記者,一年多來,內蒙古以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抓手主動對接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和俄羅斯加快遠東地區開發戰略,堅持平等合作、共建共贏,堅持政府搭臺、市場運作,堅持動態銜接、循序漸進,支持發展金融、旅游、投資合作,打造基于政治互信和文化包容的高水平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內蒙古正在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
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國際大通道建設,共同建設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是內蒙古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礎和前提。
據了解,內蒙古沿邊分布著19個旗市和57個邊境鄉鎮(蘇木)。擁有對外開放口岸16個??诎锻P能力在全國邊境陸路口岸中處于領先水平,2014年內蒙古口岸進出境貨運量達到7085萬噸,進出境客運量468萬人次。中俄間陸路運輸的65%和中蒙間貨物運輸的95%經過內蒙古口岸。以滿洲里、二連浩特為節點的歐亞大陸橋是連接歐亞最便捷的運輸通道。
楊臣華表示,內蒙古與俄蒙在資源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勞動力結構等方面具有較強互補性。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全方位、多層次開展產業合作,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內蒙古正在鼓勵區內的企業以多種形式,建立糧食、果蔬、油料、牧草、現代養殖等農牧業投資項目,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共同建設農業科技合作示范園。在三國毗鄰地區建立農牧業產業合作園,打造面向東北亞市場的綠色有機蔬菜生產出口基地和農產品倉儲、物流及交易中心。強化能礦資源合作,拓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領域合作。共同謀劃合作開發跨境旅游線路,建設跨境旅游合作區,打造中蒙俄旅游圈。完善金融支撐,拓寬中蒙、中俄邊貿賬戶結算渠道,鼓勵商業銀行開辦蒙圖、盧布收付、兌換等業務,積極推動盧布現鈔在滿洲里使用試點,推進人民幣與蒙圖掛牌。推動中蒙俄機動車輛保險、貨物運輸保險、工程保險、旅游保險等合作,發展跨境投資貿易信用保險。